2012“瓯江行”丽水摄影大展获奖结果公示
“瓯江行”终评现场实录
“瓯江行”系列访谈三:丽水为中国摄影事业作了大量的贡献
2012“瓯江行”摄影大展终评现场报道
2012“瓯江行”丽水摄影大展现场终评公告
“瓯江行”系列访谈二:初评委访谈
打造开放透明平台 “瓯江行”首推网络征稿评选
2012“瓯江行”丽水摄影大展初评工作正式启动
2012瓯江行 丽水摄影大展 作品征集工作圆满结束
2012 瓯江行 丽水摄影大展正式全面启动
丽水—中国摄影之乡
 
“瓯江行”系列访谈二:初评委访谈
时间:2012年8月31日

830日下午6点,2012“瓯江行”丽水摄影大展初评工作顺利结束。根据大赛制定的规则,七位初选评委从825-830日期间各自通过网络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初评,初评工作受到广大网友的极大关注,并产生诸多反响,为此笔者选取四位初评委通过电子邮件和QQ聊天等方式进行了采访,根据每位评委提交时间的先后顺序,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:

 

采访对象:彭邦(香港著名摄影家,2009-2010哈苏摄影大师)

 

释藤:彭老师您好!作为外地的评委,您今年参加了“瓯江行”评选的初评工作,您在这个评选过程中有什么感触?

 

彭:我作为境外受邀的评委,参加这次大赛的初评工作,也是学习的一个机会。近年我参加了多次的评委工作,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。因为每一个赛事,都有不同的规则和参赛对像。

“瓯江行”摄影比赛,已经举办了多届,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赛事。这次赛事,是我至今有参评以来,见到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。作品涉及题材广泛,创作手法多样,不少作者运用了跨界创作的思维方式.作了大胆的尝试。摄影的灵魂是表达,很多作者都在这方面都做的很好,作品有足够的信息量让评委、读者都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表达。虽然赛事规则局限性比较大,但看完这些作品,至少让我们了解到了丽水,也领略到了丽水的风采。

再一点就是感觉到丽水的摄影群体不但大而且强。可以看出他们都很认真的对待摄影创作,同一个题材,甚至是同一个时段,同一件事,每个作者都有不同表达方式。因为他们都熱爱自己的家乡,熟悉自己的家乡,都怀着对乡土的一份情怀,也因此出了这么多的好作品,丽水的摄影人,可能无法改变丽水,但至少可以改变人们对丽水的看法。

 

释藤:初评的工作是最辛苦的,面对这么多作品,您的评选标准是什么?对这些作品有何感想或评价?

 

彭: 我觉的摄影人不是辛苦,是命苦。

面对这么多作品,评起来是要花时间和精力。其实作为评委,一方面在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评自己,或者被人家评。作者、评委都要面对广大受众和读者的检阅。所以评委无论是什么水准,都应该仔细认真的观看所有参赛作品,都必须对作者的劳动给与尊重和理解。应该拥有参赛者的心态去对待。我在观看作品时,一般从三个方面去解读,一是原创性,二是创新,三是画质。

评选当然是要有一个公开、公正、公平的准则。境外很多评选都可以让观众在现场观看的,像我们国际沙龙比赛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评选的,评选摄影作品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!每个赛事所邀请的评委都会先读懂赛事规则,这是基本要求。当然每个评委由于自己条件所限,都会有不同的观看方式,都有自己个性、自己的倾向和评判的标准,也都有自己的软肋,不可能在评选中,都把握的那么准确。评委也是人,不是神,所以对评委的工作,业界也应当要有包容性。

这次参赛的作品琳琅满目。当下多元化的社会,产生多元的文化,衍生出多元的摄影形态,给了我们摄影人很大的创作空间。前面已经讲了,我想谈谈另一面的观感。

不少作品在后期处理上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用技术手段处理作品.不是摄影的创作本意和原则。我看到不少作品,拍的很不错,很明显在后期处理上出了大问题,一些作品本来拍的不错了,但是作者想更“完美”些吧,PS过程中又没有把控好,或者还完全没有把控的能力,结果适得其反,没有把美的表现出来,倒把“丑”的给勾出来了。色彩管理和PS的软件使用,是个大学问。

少数作品拍的比较随便,随意性很大,如果是自己玩玩倒无所谓,但是当作打赛的作品,尤其是影响比较大的赛事,建议投稿时还是负责和慎重一些为好。

关于作品的题名。作品用不同的题名,在诠释和解读作品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。比如,现在很多作品题名用“XXX"之类的,什么歌都有。大家都在说,“摄影是音乐的形象语言”。但我在看这个一些“XXX歌”题名下的摄影作品时,感受不到主旋律、调式、曲式在什么地方,更找不到歌词了。我认为标题的作用一方面是想引导读者走进作品里,这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,文字的解读能力一定强大过图像,由此摄影作品的题名还是显的挺难的。国外不少作品不用什么题名,注明拍摄的时间、地点,可能也是因为孩子好生名难起的缘故吧。

 

释藤:您能否给今后的参赛者在创作、参赛上提供一些建议?

 

彭:现在的摄影创作环境和氛围都很好了,这得益于中国三十来年的改革开放。你想拍什么都可以去拍,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,很宽松了,这也给我们摄影人更多的创作机会,但是关键是我们拍什么,和说话一样。怎么说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说什么。摄影人一方面也是在拍自己、记录自己。我感觉玩摄影心态要好,追求名利可能是人的本性,但是要有理性。不必要把摄影当作追求名利的一种工具。

现在到处都在说“旅游摄影”,旅游是摄影创作的一种方式,但有很多制约的因素,摄影人起早摸黑不是旅行者的旅游方式.摄影是需要付出的,要想自己能够把摄影玩的好点,就要多学习、多用脑、多拍,能够把自己的单纯兴趣摄影提升到去研究关注一些题材,有意识,有系统的去拍,可能是会玩的更好一些。要有多方位、多方面的积累和沉淀,酒是酿出来的,不是酒精勾兑矿泉水出来的,道理是一样的。

很多比赛中,有的作者交组照,打比赛交组照有利有弊,见仁见智。优势在于,作品可以部份,或者全部形成了一个故事,有主题、有情节、有内容,能更好的让评委和读者去感受,但是要注意组照是强调主题要很显现,每张片子既要有个性,又要有关连性。要避免在一个角度用一样的焦段,只是对构图做些调整,如果这样拍法,评委和读者都不太容易接受的。

有人说:摄影也是遗憾的艺术。我觉的每个赛事都一样会留下遗憾。投稿量那么大,入围那么少的限量,作为评委也很纠结。但是,入选的都有它的理由,没入选并不是作品不好。由于名额所限,很多好作品没有入围,这就是憾事。

预祝获奖者再接再厉.希望没入围的不要气绥。有准备,机会都会有的。

谈了一些感想,很不成熟,不全面的看法欠妥之处请大家批评.见谅,谢谢你!

 

访谈对象:傅为新(丽水摄影博物馆负责人 青年摄影家)

 

释藤:傅老师您好!您是本地评委中最年轻的一位,听说也是第一次担任评委,对此你有什么感受?

 

傅:这次丽水摄影博物馆也是活动协办单位,所以我没参赛,但没想到会让我担任评委,评选前一天我才接到通知,感到很意外,也感觉非常“亚历山大”。

 

释藤:呵呵,任何事情都会有第一次,况且基于你的成绩、摄影方向和职业身份、年龄层次,你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。

 

傅:哈哈是吗?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多理由!

 

释藤:谈谈你的评选标准和对今年作品的感受吧!

 

傅:好的。这次评选都是公开直播的,评委选了哪些作品都被大家看在眼里,所以作为我来说确实压力很大,网上可以看到的是操作记录,但是没操作显示的时候其实我也在花大量时间看片。怎么选,我有几个方面的考虑:

首先,我希望能够拓宽对摄影的理解。“瓯江行”传统上是一个沙龙为主导的摄影比赛,但这两年来我们的摄影群体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一部分摄影人经历了一个阶段后开始不满足于原来的形态,向着理念的深度发展,这是很可喜的,我们从这届参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不少有观点评价、有文献价值、有真情实感、有手法创新、有本体语言魅力的作品,这些形态和我们以往沙龙摄影追求视觉情调、追求画意美感是有所不同的,我的评选首先要把这一部分作品推荐出来。

第二个就是关于风光摄影。我也喜欢美图,看到很多赏心悦目的片子我都会叫好,我们的“瓯江行”年年搞,除了前面说的要有思想性、有创新性的作品,还要产生一部分能够反映和体现丽水形象的作品,包括秀美的山水风光、反映城市时代风貌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作品,这其实也是大赛主办方的初衷,这样也方便政府部门今后能够利用这些作品更好地展示丽水的形象。所以在这里面,我也选了比较多的风光作品,但同样都是好的风光片(指本地组),我更倾向于拍摄于丽水本土的作品,赴外地创作的作品选择相对少些,有点小偏心哈。

另外就是关于大量的雷同照片,例如晒南瓜、红柿子、梯田、舞龙等等,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沙龙题材,其中也不乏拍得好的,或者说摆得好的,但我感觉这种创作方式一旦走向规模化和复制化,就离艺术和思想越来越远了,人们变成车间的压模师傅,在生产一种叫“参赛片”的商品,就太没意思了。所以这类片尽管有拍得好的但我基本都PASS了,像晒南瓜和柿子的片我一张都没选。

 

释藤:对整个评选过程有什么感受?

 

傅:最大的感受就是好作品很多,而我们可以推荐的票额太有限了。例如本地组每个类别只能选80张,但我在一个组别就能挑出将近200张好片,取舍的过程相当纠结。直播记录上显示其他评委选中一些好片我很高兴,没选进我又着急,但没办法,我只能完成我自己该做的,所以最后还是有很多好作品没进去,可惜了。

另外人们可能议论到的,在非封闭的状态下各自评选,尤其本地评委会受到各种人情干扰的问题,这个情况客观上确实存在,主办方也说了这要充分依靠参赛者和评委双方的自律,但你可以根据我前面说的那几个评选标准,再对照一下评选结果就知道,认识的也好,不认识的也好,我只选好的作品。

还有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,你说1000多个参赛者合起来的智慧大,还是一个评委的智慧大?当然是群体的智慧大,我还很年轻,在评选过程中也在虚心学习,学到很多东西,评选中方方面面的不足,希望能得到大家多多体谅。

 

释藤:您能否给今后的参赛者在创作、参赛上提供一些建议?

 

傅:今年这个评选程序设计的不错,但还可以补充一个功能,就是在作品下面给评委留一个评选感言,这样评委对一些作品有话想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留言在这上面。比如对于一些共识性不强、有争议的作品,某个评委认为这个作品好,好在哪里,可以给出一个理由,其他评委和公众就理解怎么回事了。还有的作品,我看到其实蛮好的,但是因为他的标题和阐述文字跟作品蕴含的真实意义南辕北辙了,暴露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深度不够,与其这样,还不如少说,不说。还有的片我本来挺欣赏的,但作者却把它做成宣传窗,安排了很多刺眼的文字进去,大煞风景。所以如果有个留言栏,评委可以把这些建议留给落选的作者,引起他们今后的注意。

还有就是关于单幅和组照这个问题。我看到很多单幅的作品,就一张而言显得力量薄弱了一点,但如果从内容上或者形式上把它展开,让它形成组照,甚至用一个专题呈现出来,那就完全不一样了,群起而攻之总比一个人去单挑有胜算吧。反过来,有的组照呢,因为编辑混乱,好的差的组在一起,不同视觉类型的放在一起,不同意义指向的放在一起,就把其中那张好的照片埋汰了,如果它参加单幅反而进去了,这就是我们的小学课文“天鹅梭子鱼和虾”的故事,你把好的力量分解了,美丽的天鹅就被你干掉了。所以摄影师除了会拍,还要培养编辑能力。

摄影其实跟写文章是一样的,你拍了一张好照片,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词汇,或者说出一段精辟的句子,你拍了一整组好照片或者一个专题,相当于把很多词汇和句子组成一个故事或一段思想。摄影既需要词汇和句式给人愉悦和想象,也需要有厚度的文章给人以思考,所以拍片和参赛的时候,你首先要想好你这个作品是适合组词造句呢、还是适合写文章。

总的来说,哪些作品容易引起评委注意,首先内容不要雷同,大家都有的就没什么竞争力,至少说明你这个人眼光不独到,主见性不强,投机性太强,其次不要沉浸在自我的小情趣、小意思里面,很多小意思你自己把它放大了,但其实别人感觉不到,另外作品的影像气质很重要,就像中国好声音,声音要有识别度,摄影作品同样要有识别度。那么总结起来,什么片可以获大奖,就是观察角度和手法不雷同,有大情趣和大意思,影像气质佳的作品,这些优点集合起来就能获大奖,哈哈,难啊!

 

释藤:哈哈,没想到把你话匣子打开了,还有什么其它的要说的吗?

 

傅:我是不是有点啰嗦了,那就先讲这些吧。

 

释藤:好的,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!

 

采访对象:谢雨玫(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副主任)

 

释藤:谢老师您好!作为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副主任,您今年参加了“瓯江行”评选的初评工作,您在这个评选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?

 

谢:在本次参赛作品中,本地作品的整体水品比外地的要高些,不知跟主办方的宣传力度或对拍摄地点的要求有关。有的参赛作品水准是挺高的了,很难得。

 

释藤:初评是最繁琐的,面对这么多投稿,您的评选标准和尺度是什么,可以和我谈谈么?

 

谢:我的评选标准主要是:1、作品内容要质朴、自然、有新意。2、摄影语言运用与表现内容尽量贴切,画面有比较好的视觉表现力。3、作品内容传达出的视觉信息最好能生动或有亲近感,能够吸引人、感动人。关于尺度:有的作品很好,相比较有的弱些,但为了凑够获奖数量,只是相对而言,我投给了相比较好的作品。

 

释藤:对这些作品有何感想或评价?

 

谢:有的作品内容很有新意,有的反映了我们身边稍纵即逝的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,摄影语言运用得当,很是吸引评委的注意,这样的作品评委肯定会投票的。但也有大量作品内容相对集中的问题,如:表现地方戏剧、农家小院的重复作品,拍摄手法和视觉信息反馈比较相似,这就难以在众多的作品中凸现出来。

 

释藤:您能否给今后的参赛者在创作、参赛上提供一些好的建议?

 

谢:参赛者今后无论是参赛还是自己创作,建议:1、拍摄自己有感触的事物或景象,这样出好作品的概率相对会高些。2、对拍摄的事物要有认知、分析,瞬间拍摄要有选择,这样会避免作品的画面内容趋于平淡。3、在画面构图、空间感、视觉表现方面还要多吸取些美学知识。

 

采访对象:高金龙(丽水著名摄影家)

 

释藤:高老师您好!您作为丽水摄影的老前辈,今年参加了“瓯江行”评选的初评工作,您在这个评选过程中有什么感触?

 

高:“瓯江行丽水摄影大展”自05年开始,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八年,作为丽水举办的全国性比赛,并已连续持高的投稿量,在全国上书少数。而在几年的进行过程中也因由专题性较强的地域范围的比赛,扩展为“丽水人拍天下,天下人拍丽水”多元化的综合性大赛。这对摄影本身具有更深层次的诠释。我已连续五届担任了“瓯江行”的初审评委,见证了从纸质作品发展到网络投稿的进程,特别是在数码摄影日趋完善的今日,使摄影人能采用最简化便捷的技术方式,全神关注地把镜头对准社会﹑生活﹑风景,摆脱繁琐技术约束而获得更多作品, “瓯江行”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。

 

 释藤:初评是最繁琐的,面对这么多投稿,您的评选标准和尺度是什么?

 

高:初评确实是个累活,特别是今年这届“瓯江行”,投稿数量达22413幅,参赛作者达1028人,作品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。如此巨大的数量,无疑是摆在评委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工作。我对所有参与“瓯江行”比赛的作者,首先报以尊重作者、尊重创作的良好态度,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,负责任地对待每位作者艰辛创作的成果。但“艺无法则,非无法也,无法为法,乃为圣法”,评审作品的同时即是自身审美的检阅,而“瓯江行”已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比赛,囊括所有无所不及的拍摄视点,作品的评定标准也是全方位的,这给评审也带来一定得难度。它不仅是一个评审的决策时刻,更是一次难得的借鉴和学习机会。

 

释藤:您能否给今后的参赛者在创作、参赛上提供一些好的建议?

 

高:参加任何一项比赛,其实最简单的是要吃透此项比赛的主题宗旨,选出最为靠近主题的作品。其次,所选取的作品就不是简单的图解和自我陶醉的一厢情愿,而揣摩评委及侥幸心理的参赛心态,那不是摄影人持有的。勤奋创作﹑敏锐观察﹑厚积薄发,使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量度,更具有厚度,即可面对眼花缭乱的摄影比赛,从容参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执笔:释藤